
北投地區於日治時代即是溫泉名勝的所在,位於北投溫泉親水公園的北投溫泉博物館,興建於日治時代(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新穎的洋樓磚造建築,一樓規劃為浴池區,二樓是休息區,在當時堪稱東亞最大的溫泉浴池。1945年台灣光復之後,曾經荒廢一段時日,1995年經由北投國小師生及地方人士積極爭取而列為三級古蹟,並參仿舊照片加以整修老舊建築,盡量恢復原有的風貌,竣工後定名為「北投溫泉博物館」,讓遊客深刻領略北投溫泉的發展歷史。

#2
使用50mm定焦鏡試拍,即使在陰雨的天色仍保有明亮感。
(缺點:不易構圖,無法將整棟建築納入畫面中)

#3
在陰霾的天氣+陰暗的屋簷下拍人像,50mm定焦鏡(大光圈)發揮了無與倫比的優勢。

#4
位於二樓的博物館入口處,館內參觀人數限制在100人,
並規定須更換拖鞋才能進入參觀(現場有提供拖鞋服務)。

#5
榻榻米活動大廳展示區(仿照昔日休息區)

#6

#7

#8

#9

#10

#11

#12
北投溫泉鄉發展史展示區(讓遊客更進一步認識溫泉的故鄉-北投)

#13

#14

#15

#16
通往一樓浴池區的木造樓梯間,散發著淡淡的檜木香。

#17

#18

#19
「北投石」展示區
1905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課技師岡本要八郎在瀧乃湯附近的北投溪中發現具有放射線的石頭。後來經由東京帝大教授神保小虎博士確定為「硫酸鉛鋇放射性礦石」,並命名為「北投石」。1933年台灣總督府指定北投石為「天然紀念物」。2000年台灣政府指定北投石為「自然文化景觀」。(以上資訊來自維基百科)

#20
館內採光良好,隨處都能享受窗明几淨。

#21
溫泉浴場展示區

#22

#23

#24

#25
樓房西側的彩繪玻璃窗,複刻得十分精緻、典雅。

#26

#27
喜愛這張父女依偎的幸福畫面,可惜光線太暗+咕庭搗亂的影子!

#28
再補拍一次的fu差粉多(曇花一現的美感,總是捕捉不易!)

#29
無聊等待的姐妹花,在一樓迴廊玩繞圈圈。

#30

#31
參觀館內設施後,走到戶外欣賞古典的紅磚建築。

#32

#33

#34

#35

#36

#37

#38
緊鄰博物館的綠建築-北投圖書館
(ps.澎澎說:早知道要拍這麼久,就到圖書館看書等媽咪.......)

#39
雖然是陰雨綿綿的天氣,見到綠草如茵搭配美輪美奐、西洋風格的博物館,
即使撐著傘還是忍不住多拍幾張。
******* 北投溫泉博物館 相關資訊 *******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00~17:00(每週一、國定假日休館)。
★免門票/ 無停車場,假日不易尋找路邊停車格。
★交通指引:
1.下捷運淡水線(新北投站)步行約10分鐘。
2.過關渡大橋往士林、北投方向,經大業路→捷運(新北投站)→中山路依循指標即可抵達。
3.承德路走到底→大業路→捷運(新北投站)→中山路依循指標即可抵達。
★後記:
那天,發現博物館旁的「北投溫泉親水公園」蠻適合孩子戲水,可惜沒準備泳裝。與ㄚ頭約定若是乖乖配合安靜的參觀博物館,就帶她們到大佳河濱公園騎單車,不料走到館外開始下起陣雨(囧......),還是趕緊結束北投溫泉博物館的行程往河濱公園出發。從她們懵懂的年紀至今,只要答應她們的事情,我和爸比盡量履行與孩子的約定,避免出爾反爾的情況。記得,她們幼兒時期超愛逛大賣場,阿嬤經常為了哄她們趕快吃飯,隨口提出條件:趕快吃飯就帶妳逛大賣場;然而,只是一場騙局,老人家總是認為:小孩子嘛!哄騙一下,何必當真呢?我認為對懵懂的幼兒多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