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吉安鄉舊稱為「七腳川」原為阿美族的居住地,自從日據時代後,設置「移民指導所」開始有大批吉野川沿岸的日人遷居於此,因此將地名改成「吉野」,直到民國37年國民政府更名為「吉安」。
位於花蓮吉安鄉之「慶修院」,最早的記載始於1917年,是由日人川端滿二所創建的日式佛堂。當時,為了安撫來台開墾的民心,於是興建「真言宗-吉野布教所」,1945年才改名「慶修院」,之後曾經荒廢一段時日,經過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及地方人士竭力整修,1997年列為第三級古蹟,亦是日人來台灣旅遊喜好探訪的景點之一。
#2
#3
慶修院供奉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毘沙門天王,為適應台灣的宗教信仰也有觀世音菩薩。
#4
#5
#6
連綿不斷的春雨伴隨我們出遊,孩子鬱鬱寡歡的心情寫在臉上(一直不能騎單車啦!)
#7
#8
頗具日式庭園之風格
#9
天花板一張張懷舊的照片
#10
#11
「八十八所石佛」由來
至四國八十八處寺院巡禮,是日本密宗重要的傳統。因路途遙遠而逐漸有寺院集中設置八十八所寺院主尊的小石像供信徒參拜。
#12
#13
#14
#15
不動明王
#16
一片片的「護摩木」即是「祈福板」,寫上自己的願望,或是對他人的祝福,將它懸掛在佛堂前,就能獲得神佛時時刻刻保佑;每年歲暮之時,寺方恭請日本真言宗高僧來台,於「火供護摩法會」將一年來的護摩木連同薪柴及松葉焚化,代表心想事成,事事順心之意。
#17
參拜前先於「洗手舍」洗手漱口,得以清淨身心。
#18
#19
#20
#21
#22
#23
#24
仰望著「晴天娃娃」願能即速擺脫煩人的雨天。
#25
如同桑椹大小,猶如紫葡萄的果實,名為「紫天珠」。
#26
出軒式入口,寶形造型的木欄杆,以及四角屋面、三面走廊,建築外觀頗具日本傳統佛寺風格。
#27
搭配身穿和服的工作人員,像極了置身京都佛寺的景致。
#28
#29
#30
#31
#32
庭園中,只見象棋盤而缺少ㄚ頭熟悉的圍棋.......
#33
據說,信徒繞百次「百度石」石碑,將獲得之百次功德迴向給眾生,或是向「百度石」祈求,皆有治病的功效。
#34
昔日,住持法師帶領信眾雙手合十,恭唸「南無大師照遍金剛」佛號,順時針方向繞著「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即能消除疾病。
#35
#36
#37
#38
有fu的弘法大師「空海」石雕背影......
#39
#40
#41
#42
#43
有機會走訪花蓮吉安,可以安排一趟宗教古蹟巡禮唷!
****** 花蓮吉安 - 慶修院 相關資訊******
★地址: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345-1號
★開放時間:9:00-12:00 14:00-17:00(週二-週日及國定假日)
★收費方式:免費入園
★交通資訊:
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至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蘇花公路)方向,到達吉安(中山路),於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即可到達
*** 101.3.15 本文刊登於yahoo首頁(吃喝玩樂) ***
本篇遊記同步曝光於瘋台灣花蓮民宿網←可點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