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的潮流裡,孩子在父母期盼下出生、成長,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才藝、補習班滿街林立,之前看到一個統計數字,平均每個孩子 / 一個月花在才藝、補習的學費要7仟元,可以看得出來每個做父母愛的期待,另一面則是孩子沒有童年的課業壓力。
之前孩子還很小時,我和老公有共識不強迫孩子補習,要給孩子快樂童年回憶,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開始迷惑、矛盾,因為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有差異,怕跟不上進度,上網查資訊、問老師、家長意見,功文數學還是MPM數學好?學珠算好嗎?拼音和認國字的程度不夠!是否要加強美語?所以當咕庭想學美術、圍棋時,我不太想讓她學,認為這對她的課業沒幫助。
園長跟我說:這麼小的孩子,”常規”要擺第一,其餘的依孩子的興趣自由發揮,她2個孩子也是依自己的興趣唸自然組,她說:孩子求學之路還很長,這麼小就給他們壓力,不是很可憐嗎?其實這些道理我都能體會、瞭解,不過每當回婆家,聽到公婆嫌我的孩子”酣慢”,會讓我的理智迷失。心疼自己的孩子被取笑,也是自己虛榮心作崇,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被批評、比較,忍不住想送孩子去惡補。園長、老師曾經跟我說過,我家2個ㄚ頭進步很多,每個孩子資質不一,不能互相比較,這樣對孩子不公平,孩子和自己作比較,看到明顯的進步,能適時地鼓勵孩子,他們是需要被肯定和讚美!
不過傳統”互相比較”惡質文化依然存在,記得小時候回阿嬤家,親友聚集一起時,相同話題就是比名次、比誰考上好學校……,大人的虛榮心,成為傷害孩子自尊的利器,從小很不屑這種無聊的競爭,現在換自己當父母,重蹈覆轍換自己的孩子被比較,雖然自覺很沒意義,告訴自己不要去在意卻做不到,心裡總是會浮現一絲絲的疑問,我的孩子真的很差嗎?老師告訴我:不能有這種念頭,連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沒信心,孩子沒有父母肯定如何正常的成長。
最近咕庭迷上圍棋,每回婆家一定要拿出棋盤下棋,這時馬上有人冷言冷語:輸棋不能哭哦!我承認咕庭的情緒自制不佳,必竟她只是一個孩子,難道不能包容她嗎?還是你們的孩子沒學過,覺得很不屑?我默認我的孩子很多方面跟不上你們的孩子,但就要被當成笑柄嗎?一句句刺耳的話,刺傷一個媽咪的心,她的資質差,一定要拿她的缺陷大做文章嗎?老公勸我要想開,在意就中圈套,不在意當作他們瘋狗亂吠,讓孩子做自己,不過等孩子大一點,這種情況依然存在時,老公會適時糾正他們,希望他們留給我的孩子一點自尊和自信。~無奈,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覺得他們的比較巳經變得很病態。
我也必須冷靜重整自己的心情,只能有一個念頭~不管旁人如何比較
寶貝!妳們在媽咪的眼裡,永遠是最優秀的!
希望每個父母也能走出迷思~讓孩子做自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