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


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
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後經考古學者
    石璋如、臧振華、劉益 昌等人陸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 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
‧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
‧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因遺址施工進行搶救因而決議興建博物館
民國78年至81年間,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熱潮 。
‧民國81年文建會邀集相關部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3136.9平方公尺,其餘遺址面積則為污水廠所覆蓋。
‧民國84年,中央各部會決議於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由中央及臺北縣分別編列預算興建。
‧民國87年,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正式興建。
*** 以上建館沿革資訊來自十三行博物館(可點入連結)官網 ***



#3
館外的陽光廣場



#4



#5



#6
館外周圍的單車、人行步道


#7



#8
博物館四樓的時光空橋


#9



#10



#11
時光空橋眺望台



#12
三樓戶外鯨背沙丘,可眺望八里海岸台北港




#13



#14
可惜我家ㄚ頭沒來,相信一樣玩得很開心!



#15
解說員使用流利的日語向外國觀光客解說




#16
考古探坑



#17



#18
地表下略分三層的十三行遺址



#19
之前很想進來參觀,礙於我家老爺沒意願+忌諱,他以為只有墓葬文物,這次走訪發現館內收藏豐富的史前時代文物,最具特色為「人面陶罐」,只花20分鐘參觀,走馬看花沒看見人面陶罐,只能留待下次囉!

(2010年免費開放參觀)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關渡大橋→台十五線八里方向→中華路→文昌路→博物館路→十三行博物館

自行開車:
台64線→八里交流道(2公里出口處,出觀音隧道第一個交流道)→中華路→文昌路→博物館路→ 十三行博物館
  
捷運關渡站 → 紅13路接駁公車 → 十三行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妃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